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会议强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要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包括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有序开工合理的水电项目、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等。受到此利好消息提振,在昨日沪深两市主要指数全线尽墨的情况下,wind核电核能指数却以0.05%的涨幅逆势领涨概念指数,成为当日仅有的两个收红的概念指数之一。
政策助推核电重启
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国目前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核电具有高效稳定、节能减排、选址灵活和经济效应好等其他能源无法替代的优势。
在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前,我国曾确立“加快发展核电”的目标,并掀起一股“核电热”。但之后我国所有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都被紧急叫停,在建项目也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核电产业链企业面临“订单慌”,行业发展一度陷入了将近停滞的状态。
直到2012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通过的《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才又明确提出了要恢复核电正常建设及目标。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下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的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等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鼓励发展核电项目和推动核电项目技术装备走出国门等内容,进一步从国家层面上发出核电重启的信号。
与此同时,被暂停审批的核电项目也陆续获批或重新开工建设,也验证了核电行业迎来了实质性的重启。
分析人士指出,核电行业迎来了趋势性转暖,并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井喷。首先,按照能源局规划,2014年国家核电新增装机约864万千瓦,较2013年同比增长2-3倍;其次,核电建设重启后,后续建设储备项目众多,足以支撑未来发展;最后,“十三五”期间,内陆核电项目有望陆续放开。国内建设加快的同时,随着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出口市场的打开将带来经营业绩的快速释放,行业乃至于相关企业龙头的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经济效益显著
短周期设备更具投资价值
核能发电项目除了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
一方面,核电站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据申银万国研究员测算,按新的全国核电标杆电价0.43元/千瓦时计算,一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单位千瓦造价约为13000元,年发电利用小时约7000-8000小时,机组发电1度电利润约为0.09元/千瓦时,ROE水平达到近26%,远高于煤电和水电的ROE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核电是我国环保清洁能源中重点发展对象,核电项目的建成能带来较高的经济、环境效益,因此中央和个地方政府均相继出台了不少对应扶持优惠政策,核电项目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多重税收优惠。
据相关统计,2014年和2015年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达到高峰,2014年新开工项目达到6-8个,同比2013年翻倍增长,并且有望超越之前的“核电热”,迎来行业的第二春。与此同时,核电项目建设提速将拉动国每年720-960亿投资,其中50%为设备类投资。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核电优质资产证券化过程加速,核电重启将带动订单下放,并刺激整个行业估值的提升。具体来看,核电产业主要可以把握四条主线,分别是核岛、常规岛、气水分离和辅助设备。
虽然从实际收益次序上,像核岛和常规岛这类的主设备属于长周期设备,收益回报早于辅助设备等短周期设备,但从订单弹性上看,长周期产品,一般需要提前开工18个月以上招标;而短周期设备的招标基本同项目开工时间同步。前期累计项目于2013下半年及2014年初陆续开工,其订单释放顺延,多数将于2014年释放。而目前重启项目的长周期设备已经于2011年之前招标,重启之后新增订单弹性有限。但短周期设备与新增项目开工基本同步。因此目前核电开工数量的明显回暖将增强短周期设备公司近1-2年订单的相对确定性增长,短期来看更具投资价值。
上一条:8月国内大金属供需及进出口状况
下一条:英特尔对ARM:芯片大战